《易经》为群经之首,被称为天人之学,历来广为人知,被冠以某种神秘色彩,但不得不承认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蕴含了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傅佩荣教授曾从卦象入手深入浅出:“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身受用”,来解释《易经》其实是一部为人处世的智慧。
《中华传统文化之三大谜题》这部丛书分别从《中文谜题》《易经谜题》和《命理谜题》三部分探究了解《易经》的新思路。作者是以一种创新思维,突破了常规的思维界限,以超常规或反常规的方法和视角提出了《易经》研讨思路。上部《中文迷题》是从汉字笔划(刻划)开始直至所有汉字部首逐一进行了解读,对于中文源流及其性质提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中部《易经谜题》否定了《易经》是一部具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的观点,提出了新的研讨方向,并运用上部的中文理论对《易经》进行了全面解读。下部《命理谜题》是探索自然规律的论著,有命理的基础知识和对命理预测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三部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会让读者产生新颖、独到、具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
该书作者利用业余时间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将自己的半生所学集结在这部丛书之中。中华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也是最独特的文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里,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始终没有间断过的传承下来,也只有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因此,研究中国汉字的构成,能够发现古人的智慧学问。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最大载体,在每次转笔之间包含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禅意。
一直以来,《易经》普遍被人们认为是具有算命功能的迷信之书,但作者在这么多年读书的过程中,渐渐明白了事实并不为然。自然界的变化,并非由于外在的动因所造成,而是一阴一阳的互动、交感,产生的结果。我们是自己的主宰,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全部的责任。而且科学愈发达,科学家愈明白:科学不可能告诉我们真相。它只是一条渐近线,愈来愈接近真相,却始终有一段距离。至少我们可以肯定:未来并不是科学所鞥能够控制,或者全盘知晓的。只有看水晶球、看手相、求签问卦的人,才会相信这种“科学的预知”。这种“科学”,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宗教”。信到差不多就好,再信下去,必然成为“迷信”。迷信科学,对未来的变化,并不一定正确。因为科学本身也在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新的见解,而这些新的见解,也未必正确。
在21世纪的开局之年,作者就出版了《我用全新的理念理解易经》,该书的上市想必可以让人们颠覆传统观念,真正懂得怎样去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道理,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哲学的精髓,同时也可以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启示和指导。